于文字间漫游
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海洋之约
展开剩余85%海洋覆盖地球约71%的面积,它神秘、壮阔,又和人类息息相关。从古至今,我们依赖海洋生存,也一直试图探索它的秘密。海底有五彩斑斓的珊瑚礁,有深不见底的海沟,还有无数等待被发现的沉船和宝藏。
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海洋,看看它如何影响人类文明,听听海岸边的生命故事,感受深海探险的刺激,也思考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。现在,请深呼吸,让我们一起潜入这片蔚蓝深境!
01
《海洋与文明》
一部海洋视角的世界史
一部关于航海者的史诗
让我们从潮汐声中
听见人类文明的回响
航海是一件高贵的事情,对人类而言比其他一切事物都更有用。它可以输出过剩的物品,并提供当前缺乏的东西;它使不可能成为可能,将不同地区的人们连接在一起,使每一座不适宜居住的岛屿成为大陆的一部分;它将新知带给那些远航者,改进技术,为人们带来和谐与文明,并通过将大多数人聚集在一起来巩固他们的本性。
——第20章《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海洋世界》
本书从海洋的视角出发,重新讲述世界历史,揭示人们如何通过海洋、河流与湖泊进行交流与互动,以及交换和传播商品、物产与文化。旨在揭示各个人群、民族、国家与文明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水路通道,在塑造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在塑造着历史。作者展现了文明的兴衰与海洋之间的联系,引人入胜地叙述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历程,谱写出一部关于航海者的史诗。
02
《海之滨》
当夏日的阳光洒在海岸线上
海浪轻拍沙滩
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
在这片海陆交界的地带繁衍生息
各自演绎着生命的奇迹
礁岩浅滩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棘皮动物栖息其间:海星、海蛇尾、海胆、饼海胆和海参,全都安家落户在珊瑚岩上、在流动的珊瑚沙中、在柳珊瑚海底花园里以及铺满海草的水底。这一切,在海洋世界的经济中都很重要,是生物链的一环,生物链的原材料取之于海洋,循环往复,最后又归还给海洋。
——第五章《珊瑚海岸》
《海之滨》是蕾切尔·卡森海洋系列的压轴之作。在本书中,卡森对海岸生态系统进行了生动有趣的解读,对于每一种生物,卡森都从“它为何居于此,它如何适应自身的构造、栖息地以及整个环境,它如何获取食物,它的生命周期、天敌、竞争对手和伙伴是怎样的”等角度向我们娓娓道来。卡森在书中以生物的视角写作,透过视野不断转换,描绘海岸大环境以及海洋生物活泼而完整的面貌。写下的生命故事深刻而隽永,如同海风千万年不曾停止吹拂海岸,亘古不变。
03
《海底两万里》
跟着尼摩船长穿过海底森林
你会看见发光的水母像无数灯笼挂在水中
会在大西洋的海底山脉遇见沉睡的火山
目睹珊瑚虫年复一年建造“海底宫殿”
在诺第留斯号上看到的一些宝贝,在这里我又看到了,只是在这里看到的不是风干的标本,而是鲜活的。像扇子一样展开的孔雀彩贝,猩红色的陶瓷贝,长得像嫩笋一样的片形贝,高达十五米、细长柔软的古铜藻,茎在顶端处变大的一丛丛瓶形水草,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深海植物,全都不开花。
——第十七章《海底森林》
本书是法国举世闻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儒尔·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。作者让读者登上“鹦鹉螺号”,以平均十二公里的时速,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行中,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“客人们”饱览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;航程中高潮迭起,有海底狩猎,参观海底森林,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,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,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,与大蜘蛛、鲨鱼、章鱼搏斗, 击退土著人的围攻等等。
04
《固体海洋》
当塑料垃圾在海洋中堆积成“固体岛屿”
当海龟的胃里塞满塑料袋
当珊瑚礁被废弃渔网缠绕窒息
我们熟悉的海洋正在变成另一个模样
透明的、白色的、红色、蓝色的塑料垃圾像浮萍一样漂在海面上,一眼望不到边。船员们并排站在船舷边,看着这座死气沉沉的荒芜大陆,如此之多的塑料甚至让他们身上的赘生物产生的感应,开始像生长在自己身上的另一个生命,突突直跳。
——第四十九章《外援》
在近海的某小渔村里,一个夭折的婴儿被发现脊椎变形,体内生长出许多紫黑色的怪异肉瘤。与此同时,在浩瀚无边的海洋上,一只身患癌症的北极熊也出现同样的症状,溺水后的它与垃圾海岛有机结合,形成似生物又似非生物的巨形肉瘤,接触到它的人类全部被感染。
危机来临,人们终于发现,祸根源于遍布海洋的塑料垃圾以及一种变异的融塑菌,这时有科学家培养研发出一种植物基因武器对抗污染。然而,植物也开始变异,不受控制的疯狂生长,真正的危机到底是什么?
海洋的故事
其实就是人类自己的故事
发布于:北京市翔云优配-炒股配资官网-证券开户佣金最低排名-哪个证券公司可以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